- 本館歷史
中央研究院為提供人文社會科學的良好研究環境,於民國86年6月決議興建「人文社會科學館」(以下稱人文館),並計畫於館內籌設圖書館。
人文館於民國91年動工興建後,特闢一、二樓為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(以下稱本館),淨面積約9千平方公尺。在當時劉副院長翠溶積極推動、全力支持下,民國93年底確定由遷入人文館的臺史、社會、語言、政治及法律五所(處)圖書館進行整合,展開聯合圖書館的規劃工作。
民國94年3月,由五所(處)代表組成「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決策委員會」,共同議訂相關事宜,本館跨入正式籌備階段。
民國95年6月人文館竣工,本館先後完成內部裝修、搬遷等工程,於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館。
民國114年5月15日圖書館官網改版上線,並於此次改版設計聯圖LOGO(113年8月19日決策委員會會議定案)。LOGO設計理念係依人文館外型,融合圖書館與建築本體,中間1本翻開的書頁正是圖書館於人文館的所在地理位置,而位於人文館南、北棟的5所採站立的圖書書背示意,象徵圖書館與5所相互相依,並支援其研究需求與知識傳播及典藏的角色功能。
- 組織架構
依據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決策委員會組織章程,本館由臺史所、社會所、語言所、政治所、法律所五所圖書館組成,並以決策委員會(以下簡稱決策會)作為本館最高決策單位。決策會由五所各推二名代表組成,並置召集人一人,由本館歲入、歲出收支報帳輪值所之委員擔任,任期一年(同會計年度)。召集人負召集會議之責。
本館館員由五所同仁共同組成,並集中於圖書館2F辦公區域工作,提供五所人員圖書館各項資源及服務。
近5年本館歲入、歲出收支報帳輪值所為:
114年度 語言所
115年度 臺史所
116年度 社會所
117年度 法律所
118年度 政治所